台灣人親土親的「米香MIPON」 在雅緻中追尋古早的記憶(下)

令人想念的澎湃情意  屬於內行人的台灣味

董師傅廚師生涯的第一道作品「布袋雞」,已經是現今社會少見的傳統菜式,光是要學習把整隻雞骨頭與內臟去掉,還能保持完整雞的外型就很考驗手藝,董師傅笑說自己學這道大概學了7、8個月,還算快的呢! 可見傳統台灣手工菜的費工和手藝要求!( 編按:師傅說要七、八個月,我們應該要學7、8年吧!)

Z62A0008

台菜的根基和口味的歷史又是什麼?

董師傅笑說,以前那個年代,各處移民來到台灣島上生活,帶來了屬於各自風土民情的文化與料理,例如以前的川菜、湖南菜、上海菜、客家菜等都口味鮮明,甚至細分到泉州、漳州、潮州、福州等各州滋味,隨著歲月流逝,漸漸地融合成一體,成為屬於舊台灣時代的味道,也是各地風情時代的濃縮。

Z62A0105

Z62A0147
以台灣獨特動物繪製的特色餐盤,呈現台灣菜的意象。

董師傅也分享,台菜餐廳也有很多分法,例如有分大菜小菜、甚至清粥小菜也算。小菜就是運用煎、炒、炸等料理手法,一般人較容易吃到的家常菜,例如滷肉、菜圃蛋、三杯豬肝等。大菜就是費工費時的手路菜、辦桌菜,例如古早時代每家宴席幾乎都會出現的「大封」,董師傅笑說「大封」可是自己小時候常吃的,用一整大塊靠豬屁股邊的肉墊著筍乾做紅燒 ;「五柳枝」則是把魚炸過後再蒸過,淋上勾芡的濃稠醬汁。最有趣的莫過於小時候鄰里內要辦桌,都是鄰居總動員幫忙,那個年代家家戶戶都有四角的八仙桌,誰家有長板凳,就借來擺一擺,排成一長排 ; 然後菜吃不完,就會煮成「菜尾湯」,把桌上剩下的豬啦、魚啦、菜頭啦、雞啦通通加在一起重新滾過,擁有很特殊的味道,有點酸、有點甜甜的醬油味,最多的是包含著鄉土間濃濃的人情味,是現代人即使想煮,也完全複製不來的一道菜。

要把客人當作自己的親人一樣呀!

有些美好,只能留在過去,今日已不復見,幸好在「米香」讓人看見了「台菜的文藝復興」 ,讓我們依然能品嚐到過往的傳統大菜,不只美味還兼顧健康!董師傅做菜完全不用化學調味料,連蠔油都不用,單純就靠「湯頭」和「自製調味料」提味。自製調味料只用鹽、冰糖、醬油與自製干貝粉做調配,自製干貝粉用料超豪邁,是用柴魚塊刨絲,加上烤過的乾干貝和澎湖金鉤蝦再磨成粉,而整體調味料的調配、比例就試了上百種作法 ; 作為美味基底的湯頭則是每天用白露花老母雞加入豬後腿肉、金華火腿等多種食材熬煮8小時,連店內使用的胡椒粉都是自己烤過和自己磨的,從食材控管到料理環節,每一個細節董師傅都把關嚴謹。「要把客人當作自己的親人一樣呀!好吃很重要,健康也是要顧。」董師傅笑說,而能獲得客人肯定的料理才是好料理。

Z62A0086
上:芥菜雞湯  中:翠玉通心鰻  下:鳳眼鮑片

跟著老饕們吃台菜

「米香」推薦的台菜經典「翠玉通心鰻」,是老饕們必吃的菜餚。鰻魚去骨,裝填入竹筍與金華火腿,先炸過再用醬油燜煮,煮完後再蒸個20多分鐘,最後勾芡醬汁才算完成,滋味濃醇,是吃得出料理火候的一道菜。「鳳眼鮑片」也是經典手工菜之一,整顆鮑魚切片後,鋪上董師傅自己磨的蝦泥,入鍋蒸熟後,加上高湯勾芡,裝飾非常細膩,是以香菇絲當作眼線,綴以鹹蛋黃當做眼球,故取名為「鳳眼」。喜歡品湯的朋友則千萬不要錯過「芥菜雞湯」,用雞腿肉入鍋熬煮,起鍋前再加上蛤蠣,提出濃郁湯頭的清新鮮味。(有些做法超費時的手工菜記得先預訂唷!)

大桌菜的澎湃和溫暖,對於30-40 世代的我們來說,是有點熟悉卻又遺忘久遠的味道。對20世代來說,像是走訪台灣的經典老味道,如果你也想念,歡迎來「米香」,與親愛的家人圍著圓桌共享那記憶的味道。

地址:104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二路55號
電話:02 7722 3390
於「美福米香台菜餐廳」消費,每30元1「亞洲萬里通」里數